麻醉医生萤火虫
麻醉医生萤火虫
在我们这个地方,萤火虫是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的昆虫。这个奇特的小家伙,会在自己尾部挂上一只小灯笼,来表达自己生活的快乐。炎热的夏日夜晚,很多人都会看到正在草丛中游荡的萤火虫,宛如一粒从圆月上落下的火星。即便是没有亲眼见过萤火虫的人,也都听过它的名字。古希腊人将萤火虫称为“朗皮里斯”,意思就是“屁股上挂着灯笼的”。在昆虫学专业术语中也采用了类似的命名思路,将这个灯笼携带者称为夜里会发光的萤火虫。尽管俗称没有学术词汇那么正式,却具有更强的表现力,非常形象。
法语中,萤火虫名字的字面意思就是“发光的蠕虫”。现在来看,这个名字简直就是错漏百出。首先,萤火虫根本不是蠕虫,即便只是从外表来看。萤火虫有六只小短腿,是会碎步小跑的昆虫。雄萤火虫和真正的甲虫一样,长出了鞘翅;而雌萤火虫就没这么幸运了,一生都保持着幼虫的形态,无法享受到飞跃的欢乐。不过,直到交配成熟期之前,雄萤火虫的形态也是不完全的。即便如此,用“蠕虫”来形容萤火虫也是很不恰当的。法国有句形容身上不着寸缕的俗语叫作“像蠕虫一样一丝不挂”,而萤火虫却是穿着非常艳丽的衣服。萤火虫略微坚韧的外皮五彩斑斓,板栗色的身体,粉红色的胸部,还有两粒艳红小斑点点缀着环形服饰的边缘。蠕虫从来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服装。
好了,我们就不再浪费时间在这个毫不贴切的名字上了。对于任何我将要开始研究它生活习性的昆虫,我第一个要问的问题都是:“它喜欢吃什么?”无论是多大还是多小的动物,食物都会在其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支配了生活中的一切。
表面看似弱小无害的萤火虫,实际上却是一个食肉动物。这个猎人会用罕见的恶毒手段去猎杀猎物,而这种猎物通常就是蜗牛。关于萤火虫的食物,昆虫学家早就知道。可是我从所看过的书中发现,人们对萤火虫的饮食了解得并不透彻,特别是它那种奇怪的进攻方式。这种方法我在别处还从未见过,我觉得人们可能根本不了解萤火虫是如何进行狩猎的。
萤火虫在食用猎物之前,都会给猎物注射一针麻药,好让猎物失去知觉。它的行为就像进行外科手术之前,医生会将病人进行麻醉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病人感受不到痛苦。
萤火虫通常的捕猎对象是比樱桃还小的变形蜗牛。整个炎热的夏季,变形蜗牛都会成群结队地聚集在稻秸或者其他植物干枯茎干上一动不动地沉思。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现萤火虫用自己的麻醉技巧,让变形蜗牛在颤动不止的茎干上无法动弹,最后变成了它的腹中美食。
沟渠旁边的土地背阴潮湿、杂草丛生,这里是蜗牛的乐土。而萤火虫也熟知这一点,因此,萤火虫经常会到那里享用大餐。为了仔细观察萤火虫这位麻醉医生进行工作的过程,我在家里饲养起了萤火虫。
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放了几只萤火虫、几只蜗牛和一些草。这些蜗牛主要都是变形蜗牛,个头适中,不大不小。然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寸步不离地监视瓶里的情况。因为我们想要看到的事情通常都会毫无征兆地发生,转瞬即逝。
只见萤火虫稍微侦察了一下狩猎对象,此时,蜗牛全身都藏在壳里,只露出了一点软肉。然后,萤火虫便拿出了它的工具,这种简单的工具非常小,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细如发丝的钩形大颚,非常锋利。在显微镜下,我们能看到弯钩上还有一道细槽。
萤火虫开始用自己的工具反复轻敲蜗牛的外膜,动作非常温柔,就好似它不是在蜇咬而是亲吻。简单来说,它就是用自己两个钩形大颚像两个指头那样轻轻拧着蜗牛。
萤火虫不急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下,还会稍微休息一下,似乎是想要观察扭的效果。想要制服蜗牛,使之无法动弹,并不需要扭很多次,最多六下就够了。不过轻轻的几下,它就能让蜗牛失去生气,毫无知觉。表面如此温和的蜇咬,却有如同闪电般迅速的效果。就是这么几下,萤火虫已经利用带槽的钩形大颚将毒液注入了蜗牛身上。
现在,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当蜗牛被萤火虫扭了四五下之后,我就将它从萤火虫嘴边解救下来。我用细针轻刺缩在壳中的蜗牛露在壳外的身体,却发现它没有丝毫反应,就像一具完全没有生气的尸体。
我还曾看过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我曾亲眼见到萤火虫攻击了几只正在悠闲爬行的蜗牛,蜗牛被刺伤之后,乱动了几下,旋即就停在原地不动了。不但没有继续爬行,蜗牛身体的前部也不再能像天鹅颈那样弯曲直立,加上软塌塌垂下的触角,看起来就像断掉的手杖。
若是你以为蜗牛死了,那么你就错了。这些看似已经死亡的蜗牛,还是有机会复活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维持两三天后,我把蜗牛隔离开,然后给它洗了一次澡。再过了两天,这个被注射了毒针的蜗牛复活了,开始恢复正常。它重新开始了活动,也恢复了感觉。蜗牛开始蠕动、爬行、探出触角,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之前那种酩酊大醉般的昏迷状态彻底消失,蜗牛死而复生了。
蜗牛这种暂时不能活动又感觉不到痛苦的状态,我想只有用麻醉状态来命名,才是最恰当的。
其实,很多捕食性膜翅类昆虫就是用类似的方法,为自己的幼虫提供无法动弹的活猎物。正是对这些昆虫的观察,让我了解到昆虫这种令猎物浑身瘫痪的精妙技术。
在人类的科学还没发明麻醉药,在现代外科学还没有开始使用这种最奇妙的技术之前,甚至是在远古时代,萤火虫和其他昆虫就已经掌握这种技术了。
外科医生让病人吸入乙醚或氯仿,而昆虫则是用大颚的弯钩将一种极其微量的特殊毒药注入猎物体内。有时我常常会想,如果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秘密,那么人类将会有更多的卓越发现!
萤火虫备餐
如果蜗牛在地上爬行,即使龟缩在壳里,萤火虫也能轻而易举地攻击它。蜗牛的外壳没有封盖,身体的前部都暴露在外。这种情况之下,蜗牛就算再小心谨慎,无法自卫的它还是很容易受到伤害。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蜗牛不会待在地面上,而是会爬到远离地面的高处,有时贴在植物的茎干上,有时则是黏在一块光滑石头的表面。这个时候,蜗牛栖身的物体就变成了蜗牛的临时封盖,保护它避开任何企图骚扰进犯的居心不良者。不过,这种保护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蜗牛的保护壳不能有任何的裂缝。但凡蜗牛壳和支撑物之间有一点点细缝,萤火虫就能用它精巧的工具从细缝中伸进去蜇咬蜗牛,使之立即陷入麻木僵滞的状态。然后,萤火虫就可以安安静静地享用美食了。
萤火虫在食用蜗牛时总是极其谨慎,它会轻柔地加工自己的战利品,避免引起猎物的挣扎。因为蜗牛一旦挣扎,就会从高茎脱落而掉到地面之上。这样一来,对于萤火虫而言,猎物就是得而复失之物。因为它没有搜寻猎物的耐性,萤火虫喜欢依靠自己的运气而不是努力去寻找猎物。因此,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这种困境,萤火虫在进攻之时都会稳妥起见,不让蜗牛感受到任何痛苦,好让它不会因为出现肌肉挛缩而从高处跌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萤火虫就必须在瞬间实施深度麻醉。只有这样,萤火虫才能实现平静享用自己猎物的目的。
萤火虫是怎么食用它的猎物呢?它会将蜗牛切块切丝,然后大口咀嚼吗?我想应该不会。因为,我从来没有在捉到的萤火虫的嘴上,发现任何固体食物的痕迹。准确来说,萤火虫是通过“喝”而不是“吃”来进食。就和蛆虫一样,萤火虫会将猎物变成一份稀肉粥之后,再吸入腹中。跟苍蝇幼虫一样,萤火虫是先消化,后进食。在食用猎物之前,萤火虫要对猎物肉进行液化处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整个进食过程是怎样的。
无论多大的蜗牛,萤火虫都会独自对它进行麻醉。没过多久,客人们就接踵而来,越来越多。客人们和主人不会发生任何纷争,反而欢聚一堂,共享盛宴。我们暂时先离开,不要打扰它们的兴致,两天后再回来就能看到我们想要看的。两天后,我将蜗牛壳口朝下翻转过来。这时,壳里的东西就像锅口朝下倒汤似的全流了出来。吃饱喝足的宾客散去之后,壳里就只剩下这些残渣了。
现在,你应该想到了。之前我提过的,萤火虫一直轻扭蜗牛,结果就是让蜗牛肉变成了蜗牛肉汤。主人和宾客不分彼此,共同享用,大家一边往肉汤中注入用来消化的蛋白酶,一边吮吸。由此可见,萤火虫两个弯钩状的大颚,除了给蜗牛注射麻药之外,还会向蜗牛体内注入一种能够液化肉质的体液。
那两个在放大镜之下才能仔细观察的小工具,应该还有别的作用。弯钩形的大颚应该是中空的,就和蚁蛉嘴上的弯钩一样,不需要将猎物切成小块,就能吮吸吃净猎物。不过,萤火虫和蚁蛉有着巨大的差别。萤火虫这个液化专家,从来不浪费任何粮食;而蚁蛉在饱餐之后却会往沙地上漏斗状陷阱外扔出很多残羹冷炙。拥有相似工具的两者,一个通过液化技术,将猎物吞噬殆尽;另一个则只用来吮吸猎物的血液。
尽管有的时候,由于所处位置不好,蜗牛并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但萤火虫仍然能够干净利索地完成自己的狩猎。我在玻璃罐里喂养的萤火虫,让我看到了许多这样精彩的画面。
蜗牛常常会顺着玻璃瓶内壁爬到用玻璃板盖住的瓶口附近,用很少的黏液将自己黏在玻璃瓶内壁上。因为分泌的黏合剂不多,只需轻轻一晃,蜗牛就会从玻璃瓶内壁上掉到瓶底。
尽管腿力不足,但是凭借一种能够弥补足爪缺陷的攀升器官,萤火虫常常会爬到高处寻找食物。选好一个猎物之后,萤火虫会仔细观察一番,然后找到一处可以下手的缝隙,将自己的工具伸进壳中轻轻咬几下猎物。蜗牛一旦失去了知觉,就会被调制成肉汤,成为萤火虫这几天的美食。
吃饱喝足之后,萤火虫便离开了。完全空了的蜗牛壳,凭借着少量黏液也能继续固定在玻璃壁上。没有丝毫反抗之力的蜗牛,渐渐变成稀肉粥之后,就在它受到第一次攻击之处被吮干。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萤火虫将蜗牛置于麻痹状态的叮咬是何等迅速轻巧,以至于蜗牛壳都没从光滑垂直的玻璃壁上掉下。即使用的黏合液极其少,蜗牛壳都没有出现一丝晃荡。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