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蜡衣虫

神奇的蜡衣虫

需求激发聪明才智,人类社会的这一法则在昆虫界同样流行。有时候,它们甚至会创造出令人类赞叹不已的发明。有一种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昆虫就是个中翘楚。

它是昆虫界里最为平凡的一类,却能在产卵期将自己的体长增加一倍,只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后代。因为身体的前段供它自己使用——进食、消化、散步、晒太阳;而身体的后半段则会变成供孩子孵化、成熟的育儿袋、哺乳室。

这种奇特的昆虫叫作——蜡衣虫,你常常可以在大戟上发现它的踪迹。

大戟遍布在塞里昂山冈上。在贫瘠之地的碎石堆里,枝繁叶茂的青绿色大戟往往会和周围稀疏的草木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便是在严冬,茂密的枝叶也能让它能够抵御寒冷的侵袭。而严冬过后,大戟的花茎里就会充满火炭味的乳液,花冠绽开了伞形的深色小花。随着天气的渐渐转暖,大戟下的腐叶堆里就钻出了许多小家伙,那便是准备离开越冬地开始迁徙之旅的蜡衣虫。

喜欢躲在腐叶堆里越冬的蜡衣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上挪动一点。它们通常会待在高高的植物下部等待春暖花开,以保证有取之不尽的甘露来庆贺春天降临。

到了四月,最迟不超过五月,蜡衣虫家族的搬迁就完成了。蜡衣虫如同蚜虫一般,喜欢密密麻麻挤成一团,一群一群地聚集在树干高处。

长着细针状嘴的蜡衣虫以吸吮树汁为生,它属于蚜科昆虫,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自然会和蚜虫相近。但是与那些在蔷薇等植物上常见的白胖蚜虫相比,蜡衣虫的穿着和举止就显得十分高雅得体。

蜡衣虫的齐膝紧身外衣十分脆弱,用针尖一戳,就会裂成一块块,就似一层易碎的壳。无论是从样式还是颜色来看,这套衣服都不好看。这件柔和的乳白色外套,遮住了蜡衣虫的整个身体。

到了产卵期,本来很合身的衣服后摆开始加长。就好像这只昆虫突然开始疯长,一下子变成了之前的两倍那么长。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身长并没有变化,只是衣服变长了,而衣服后摆新增加的那部分如同威尼斯小艇翘起的船艏。在这个地方,上面是平行的宽凹槽,下面则有近乎光滑的细条纹,而被砍掉了一截的尾部,在放大镜之下可以看到一个横切口,里面塞着细棉花。

前面我曾经提到过,蜡衣虫身上的衣服不仅易碎而且还易燃,甚至还能在纸上留下半透明的印迹。种种特点证明,这件衣服是一种蜡,类似于蜂蜡。跟蜂蜡一样,蜡衣虫身上的这种蜡并不是从外界收集而来,而是从自己皮下渗出来。从毛孔里渗出的蜡无需加工就会自动成形,就像鸟类的羽毛外衣一样。

蜡衣虫的卵

蜡衣虫刚刚孵化出来之时,浑身赤裸呈棕色。当离开妈妈身边前往大戟树上定居前,小蜡衣虫身上很快就会布满白点,这就是上衣的雏形。白点越来越多,最后就变成了灯芯状。当离开妈妈身边时,小蜡衣虫穿的衣服已经和成年蜡衣虫一样。

当蜡液持续渗出时,蜡衣虫的白衬衣就会不断扩大,不断完善。这一点,我通过实验证实过。我将一只蜡衣虫的外衣剥掉之后,将全身褐色的它放到了一根大戟树枝上。过了两三个星期之后,那只蜡衣虫又重新穿上了剪裁合体的白衬衫。

我一直很好奇,蜡衣虫为什么要穿上一件比自己身长长两倍的衣服?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带着这种疑问,我在四月里将这个奇怪的装饰掰了下来。

打开一看,我发现里面的凹陷之处,填满了比羽绒还要柔软洁白的棉花。而这条高级棉花被的中间,散布着颜色各异的珍珠,白色的,棕红色的,这些就是蜡衣虫的卵。这些卵之中还混杂有躁动的新生儿。这些新生儿有些全身赤裸,而有些则长了不同程度的白点。

那些待在大戟树上懒洋洋游荡的蜡衣虫,隔上一阵时间,就会有一个穿戴整齐的孩子从它的棉袋里钻出来。新生的小蜡衣虫会轻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找个合适的位置安顿下来,然后开始用喙插入大戟树的树皮下吸吮树汁。就这样,每天都会有小蜡衣虫从蜡衣虫妈妈的棉袋里钻出来,一直持续好几个月。

光看这里,人们肯定会误以为蜡衣虫是胎生动物,可以直接产下一个个穿着衣服的小生命。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看到的那个塞满了棉花的袋子就是一个能够持续数月存放卵的仓库。

我想了个办法,估算出一只雌蜡衣虫在持续将近五个月的产卵期里,可以产下200枚左右的卵。而只要三四周时间,小蜡衣虫就会孵化而出。产卵期很久,而孵化期又很快,这就是为什么蜡衣虫尾部那个育儿袋里的卵颜色各异,而且还有状态不同的幼儿。

蜡衣虫的卵被育儿袋里柔软的棉絮包裹着,直到足够成熟而孵化出小蜡衣虫。而这间育儿室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只要稍微推开堆在门口的棉絮,蜡衣虫宝宝就可以进出了。

为了避免自己孩子跌落到地上,蜡衣虫妈妈还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将自己的外套做成了燕尾服形的育儿袋,再用尾部分泌出的丝束织成柔软的垫子。我给这个育儿袋取了一个名字:囊袋。

为了好好研究,我在实验室的一扇窗前放了一个透明罐子,还在里面放了一大把大戟。大戟上面已经有四五十只蜡衣虫定居,这些蜡衣虫的囊袋大小不等,都装满了卵。成熟的幼虫一个接一个地从囊袋里出来,随心所欲分布在大戟上。乍一看,大戟就像被一层雪覆盖住了。由此可见,这个大戟定居点至少有几千个身材各异的新居民。不过,我仍然可以很轻易地将雌蜡衣虫和小蜡衣虫区分开来,因为小蜡衣虫身材娇小且身后没有囊袋。小蜡衣虫需要在当年冬天躲到定居的大戟树下越冬之后,才会长出囊袋。因为雌蜡衣虫的不断生育,它的孩子自然会有年龄差距,而且体形各异。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大戟树上,年长的有囊袋的雌蜡衣虫日益减少。将卵排完之后,囊袋空空如也的雌蜡衣虫就会从树上跌落而下,变成了蚂蚁们的美食。快到十二月底时,大戟树上就只留下年轻的蜡衣虫,而它们得等到翌年春天才会长出囊袋来。寒冬来临之际,蜡衣虫家族全部钻进了大戟树下的腐叶堆里冬眠,直到三月才会钻出来,慢慢爬上大戟,长出育儿袋。

生命,就是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