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负葬甲

聪明的负葬甲

春天来了,农民开始春耕。春耕的一些受害者,如田鼠、鼹鼠、癞蛤蟆等,将会让我们看到最强壮、最著名的土地维护者——负葬甲。

和其他从事殡葬工作的死气沉沉的虫子不一样,负葬甲的身材、服装和习性都非常有特色。负葬甲穿着一身米黄色法兰绒衣服,触角上挂着红色的绒球,鞘翅上系着朱红色齿形纹饰的腰带。可是,就跟穿戴整齐筹办盛大葬礼的殡葬师一样,这套漂亮绚丽的衣服并没有让人觉得美丽,反而总是让人觉得有挥之不去的悲伤。

大部分从事殡葬工作的虫类,对待尸体都喜欢大快朵颐,然后再照顾家小。而负葬甲则不一样,它吃得相当少。每当发现新鲜尸体之后,它会就地把尸体埋到一个小地窖里发酵成熟,好作为自己幼虫以后的食物。负葬甲之所以会埋葬尸体,就是为了在尸体上安顿自己的后代。

平时行动笨拙迟钝的负葬甲,一旦发现了尸体,动作立刻变得迅速敏捷,手脚麻利地掩埋好尸体残骸。就连鼹鼠这么大的尸体,负葬甲也能在几个小时内便将它完全掩埋在地下。很多虫类会将掏空的尸骨直接抛弃,仍由风吹雨打;而负葬甲则会将整个尸体都处理掉。经过它的一番努力之后,原来放着尸体的地方会变得干干净净,除了一个小土丘之外,什么都没有。而这个小土丘,则是负葬甲为了记录自己劳动留下的标记。

在小型田野净化者当中,工作方法迅速且简便的负葬甲一枝独秀。昆虫界中,它的心智才能是名列前茅的。膜翅目昆虫中最有天赋者,也没有负葬甲那种近乎理性的智力。

拉科代尔曾在自己所著的《昆虫学导论》里提过两则关于负葬甲的趣闻。

拉科代尔写道:“克莱维尔报告说,他看见一只负葬甲正打算将一只死老鼠掩埋起来,却发现老鼠尸体所在之处的泥土过于硬实而难以挖洞。于是,负葬甲就挑选了距离老鼠尸体有一段距离但土质较为疏松的地方挖洞。挖好之后,负葬甲又尝试将老鼠尸体移至洞穴处掩埋,却失败了。失败之后的负葬甲匆匆离开,但不久之后再次返回,带回了四个同伴。最后,鼠尸就在五只负葬甲的合作下被运至洞穴中掩埋起来。”

拉科代尔还补充说,人们必须承认,这样的举动是在思考的支配下进行的。他还说:“格勒迪希所报告的行为,也有理性起作用的迹象。他的朋友想将一只死癞蛤蟆风干,为了避免负葬甲的掠夺,便把死癞蛤蟆挂在插入地里的棍子上。但是,这个行为也没能阻止负葬甲。无法爬上棍子的负葬甲,开始在插着棍子的地面附近挖掘,直到棍子倒下。然后,负葬甲将癞蛤蟆尸体连同棍子一起埋入了地下。”

这两则趣闻并不能完全证明负葬甲的聪明才智,我总觉得还需要有更多的实例来佐证才行。于是,我决定在荒石园里创造一个能够让我进行经常观察和持续调查的环境。在我们这里,负葬甲的品种很少,所以我费了一番心思才收集到14只实验对象。

在跟大家汇报我的观察成果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负葬甲通常的劳动环境条件。负葬甲并不挑食,和捕食性膜翅目昆虫一样,量力而行,遇到什么野味都会欣然接受。在负葬甲的处理名单中,有体型偏小的鼩鼱,也有中等个头的田鼠,甚至还有个头较大的鼹鼠、沟鼠、无毒蛇之类。不管如何,埋葬这些尸体所要进行的工程,都远远超过了单个负葬甲的挖掘力量。绝大多数情况下,负葬甲和尸体的体型和重量相差很大,因此,负葬甲完全不可能将尸体运走。

飞蝗泥蜂和蛛蜂会挑选适合的地方挖掘洞穴,然后通过飞行将远方的猎物运回洞中。如果猎物太重,它们就会改用步行拖拉。而负葬甲没有这种运输能力,因此,它只能在尸体附近就地选址挖洞。这个不得不选择的埋葬之所,地理情况有很多可能。有时土质疏松,有时则布满卵石,有的是寸草不生之所,有的也有可能草木丰盛。无论尸体出现在何处,只要不是面对不可逾越的障碍物,负葬甲都不会放弃殡葬工作。

埋葬尸体时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不固定,因此,我猜想负葬甲应该不会使用一成不变的劳动方法。假如它无法因地制宜地进行劳动方法的调整,如此多变的劳动环境就会让它无法从事上天赐予它的职业。

作为环境的净化者,负葬甲不会拒绝任何散发着恶臭的腐尸。长羽毛的也好,长皮毛的也罢,只要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负葬甲都来者不拒;两栖动物也好,爬行动物也罢,负葬甲处理时都抱着相同的热情,卖力掩埋;甚至于有些对于它的种族而言都是异乎寻常的发现物,譬如来自中国的某种金鱼。当这种红色的鱼出现在我饲养在笼里的实验对象面前时,它毫不犹豫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羊肋条、牛排骨散发出浓郁的腐臭时,负葬甲对它们表现出的关注与珍惜,跟对鼩鼱、鼹鼠毫无差别。总而言之,负葬甲会把自己遇到的所有腐烂物藏入地窖中,而没有任何的排他性。

好了,基本情况介绍完毕了。我开始向大家介绍我所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吧。

一只躺在荒石园疏松土地上的死鼹鼠,吸引了四只负葬甲。死鼹鼠周围全是沙土,具有极好的挖掘条件。三雄一雌四只负葬甲钻到了死鼹鼠尸体之下。在四个劳动者的摇动下,这具尸体顿时仿佛有了生命力。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多半都会惊得目瞪口呆。

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有一只负葬甲,基本都是雄虫,会从尸体的底下爬出来,围绕死鼹鼠转起圈来。它边搜查死鼹鼠的绒毛边进一步探测尸体,很快,它便急匆匆地钻回尸体下。没过多久,又再次出现,重复之前的举动。

死鼹鼠的摆动越来越厉害,它的四周出现了一个压实的泥土组成的环形软垫。在自身重量和负葬甲的努力下,死鼹鼠就渐渐沉陷到地坑里。四周之前被压紧的沙土,在不见踪影的挖土工操纵下,很快松散开陷入深坑里,将尸体掩盖起来。尸体仿佛没入了流沙,消失得无影无踪。

尽管鼹鼠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但是负葬甲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我耐心地等待着正在继续地面活动的它们完工,大约还要等个两三天吧。

时间到了之后,我挖开了掩埋鼹鼠的地坑,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此时的鼹鼠蜷缩成一小团,再也看不出本来的面目,略呈圆形的光秃秃的躯体呈绿色,散发着恶臭。一定是精心的处理,这么大一只鼹鼠才会被压缩成如此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皮毛全都被剥光了。负葬甲为什么要如此做,我一直猜不出原因。

除了皮毛被剥光之外,负葬甲没有咬过鼹鼠一口肉,仅仅是吮吸几口渗出的脓血来维持自己的体力。在它们看来,这只鼹鼠是要全部留给子女的财富,而不是它们自己的食物。

之前合作埋葬鼠尸的四只负葬甲,现在只有两只守在尸体旁边。它们是一对夫妻,另外两只雄虫则差不多爬回了地面。我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我经常看到一大群负葬甲合作进行掩埋工作,但下葬结束之后,墓室里就只剩下一对负葬甲夫妻,其余的伙伴大多是雄性,都会默不作声地悄悄离去。

针对负葬甲的实验

上一节,我曾跟大家提过拉科代尔的《昆虫学导论》中所记录的关于负葬甲的案例。现在,我就用实验来检验克莱维尔所提到的那种现象:当尸体附近的土地过于坚硬的时候,无法挖洞的负葬甲会寻求援助。

根据文中描述的,我在饲养负葬甲的钟形金属网罩下的沙土中心垫上了砖头,与地面平齐。然后,我又在砖头之上铺了一层薄沙土。我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一块无法挖掘的土地。而在砖头之外宽敞的四周,则是一片极其疏松易于挖掘的地面。

为了尽可能还原故事所叙述的环境,我还需要一只老鼠。鼹鼠的个头太大、身体太重,负葬甲想要移动它本来就比较困难。为了找到老鼠做实验,我四处求人帮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平时随处可见的东西,当真的想要找它时你却发现遍寻不见。正如我们这里的一句俗语所说:“当想要找驴粪时,你就会发现驴拉不出屎了。”

幸运的是,最后我还是弄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老鼠。我将老鼠尸体放到了砖头正中央。我养在金属网罩里的掘墓工有十个,其中三只雌的现在全藏在土里。有几只则无所事事地趴在地面上,其余的全部都躲在埋藏尸体的地下室。当有新尸体出现的消息传到了它们当中,一雌两雄三只负葬甲就匆匆赶到老鼠尸体周围,钻入了尸体之下的地里。

老鼠尸体开始一阵阵地颤动,显示土里的掘墓工正在努力干活,它们正在尝试在薄沙土之下的砖头上挖出一个足够掩埋尸体的深坑。随着工程的进行,挖出的碎土在老鼠尸体周围堆成了一个环形土垫。

工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不过负葬甲没有获得任何进展。相比起来,我就幸运得多了。我通过这个时机深入了解了这项工作完成的方式。

我发现负葬甲会仰面躺下,用六只足紧紧抓住死老鼠的皮,利用额头和腹部末端做撬棍,背部不断用力,使劲将死老鼠向前推来移动尸体。而如果要开始挖掘时,负葬甲就会恢复正常的直立姿态。它就这样轮番变换着姿势工作着。需要移动尸体时,它就悬空自己的足;需要扩大地穴时,它就六足着地。

辛苦两小时却毫无收获的负葬甲终于意识到死老鼠身下的地面是没办法进行挖掘工作的。这时,一只雄负葬甲开始围着死老鼠团团转,仔细检查起来。搔刮几下后,它又返回了原地,死老鼠很快晃动了起来。其余的负葬甲很快也开始效仿这只雄负葬甲,开始用力推动死老鼠。但是它们各自努力的方向并不相同,缺乏指挥的集体活动很难协调一致。将近3个小时过去了,这些负葬甲还是毫无所获。死老鼠最后还是窝在原处,一点没挪窝。

这个时候,另一只雄虫开始出来勘测情况。它把探测地点选在了最靠近砖头边缘的疏松泥土上。雄虫在地面上挖掘出一眼浅而窄的小井,仅仅够让它放进半个身体。它需要通过这个钻探实验来查看土地的性质。发现疏松泥土是绝好的挖坑之处时,这只雄虫立刻返回死老鼠身边,用背部用力将尸体顶向有利的挖坑点。尸体前进了一根指头的距离,就在我以为它们总算达成一致之时,尸体又开始往回移动了。看来,负葬甲们还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出发寻找挖掘点的雄虫也依次出发了,它们都没有选择之前同伴选择的地方,而是跑遍了整个网罩四处摸索。一连有六只雄虫外出寻找挖掘点之后,终于选定了地点。而这一次,负葬甲们总算达成了共识,齐心协力地朝着选定地点前进。由于看不到负葬甲的行动,死老鼠看起来就像又活过来一样自己在移动。

经过反复协调之后,负葬甲们终于可以力朝一处使。精诚合作让运送尸体前往挖掘点的速度空前迅速,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想。将尸体运到挖掘点之后,负葬甲们就开始了平日的劳动流程。在此之前,负葬甲已经浪费了六个小时在寻找埋葬点和移动死老鼠之上。

从这次实验,我们能够明确地总结出两项内容。

第一,雄负葬甲在掩埋工作中扮演主要角色。当面临的情况十分麻烦之时,雄负葬甲就会外出了解情况,查清工作陷入僵局的原因,重新选择挖坑地点。在实验中我就发现,雌负葬甲是非常信任雄虫的。无论雄虫外出多久,它总会安心待在死老鼠身下,等待雄虫归来进行指挥。

第二,即使在确认死老鼠身下无法挖掘的情况下,负葬甲也不会在一旁松软的土地上事先挖好一个地坑。我们看到的那些小坑,只不过是负葬甲为了了解备选埋葬点情况而挖出的探测坑。

因此,预先准备好埋葬尸体的地坑,这种做法在负葬甲的工作中是不会存在的。这是我连续两个多月不间断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至于拉科代尔所记录的其他关于负葬甲的内容,也同样经不起检验。所谓负葬甲陷入困境无计可施时,会去寻找同伴的救援,然后和伸出援手的同伴一起返回,这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的臆想罢了。

我曾有三个实验对象,花费了6个小时才将自己的猎物移动到松软的土地上,累得筋疲力尽。对于这种耗时极长的苦差,若是有同伴愿意助人为乐,一定不会被拒绝。而那三个忙得焦头烂额的负葬甲,却没有想过要去寻求帮助,甚至是有几个头天晚上刚刚合作过的伙伴,它们就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将事情做完。

事实上,还有更多比遇上坚硬地面还要麻烦的困难会让负葬甲遇上。我一再看到有些落单的负葬甲面对那些苦难时竭尽全力想法解决,忙得筋疲力尽,却都未曾想过要去寻找帮手。的确,有些不请自来的帮手会突然出现。但是,这并不是陷入困境的负葬甲召唤而来的,这些帮手只是凭借自己的嗅觉发现了尸体的存在。

相比起土地坚硬到无法挖坑,地面上长着茂盛的草皮才是负葬甲最常遇到的困难。这些杂草柔韧的细根在地下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想要将尸体从这张网的缝隙中拉过,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对于这种屡见不鲜的障碍,身为掘墓工的负葬甲会束手无策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除了挖土技巧之外,负葬甲还有一项技能,它能剪断如草根、长蔓之类的绳索。这些绳索会让尸体降入地坑的劳动陷入瘫痪之中。遇到这种情况,负葬甲就会用大颚作为花园剪耐心地剪断这些绳索,清除劳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尽管负葬甲在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我多次实验之后,发现负葬甲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有时还会有些愚蠢。

作为又一只人们期许在它身上寻找到思考迹象的动物,负葬甲和其余昆虫一样,尽管具有传说中的各种神奇事迹,却仍是靠着无意识的本能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