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原文及详细翻译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这个题目,刘禹锡共写了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秋词》在很多描写秋天的诗歌作品里,尤其特殊,也格外著名,因为刘禹锡表达的情感跟其他诗人所写的不太一样。
刘禹锡一提起笔,就强调了自己的与众不同,“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每到秋天的时候,都会因为“寂寥”的天气而产生悲伤的情绪。“寂寥”,就是秋天的萧条冷清。花草树木都凋残了,天气变得干燥,天空变得高远,整个世界变得单调。虽然秋天会有很多果实,但是当一棵树结果的时候,意味着它的花和叶全都凋零,不再有新的花朵。秋天的花朵非常少,天高云淡之下,流淌着的却是凄清寒冷的气息。一般人到了秋天都会感到悲伤。
有一位与屈原并称的著名文学家叫宋玉。他写了一篇文章《九辩》,上来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两句话,后来形成了一个典故,叫“宋玉悲秋”。他说,真悲凉啊,秋天的萧瑟之气一吹起来,横行世界,万物衰败。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了一个“悲秋”的传统。
刘禹锡的豪迈之气,是经过思考和磨砺之后才养成的,更值得普通人学习。
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说,“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众口一词中蓦然翻出了一层新意。“朝”是日的意思,“春朝”就是春日。刘禹锡说,我认为秋天要胜过那个百花盛开的春天,一下就给秋天定了一个很高的调子。一般人都是春光大好的时候心情好,刘禹锡偏要从寂寥的秋天中找到自己的好心情。
下面他继续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万里,天高云淡,有一只鹤排云而上,将我的诗情引向无尽广阔的天空之中。“排云”,就是如同飞机猛冲般拨开云层。有一个版本,将“一鹤”写成了“一雁”,两者皆可通。所谓“诗情”,其实就是诗人的豪迈之情。鹤在排除万难往上飞,我也是排除一切烦恼往上飞,我的豪情是随着鹤的攀升而越来越高的。所以,这首诗写到结尾的时候,诗人应该情绪极为高昂。他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中有一只鹤振翅飞翔,心中豪迈的情感也在这一瞬间达到了最高点。
刘禹锡这首写秋天的诗,其独特之处在于,他偏要挑战“悲秋”传统,描绘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秋天。在这样的秋天里,诗人能够把那些凄凄哀哀的情绪全部抛在脑后,最终像那只鹤一样,排云而上,自由飞翔在秋天的天空中。
刘禹锡的外号叫“诗豪”。“诗豪”笔下的秋天,如此豪气冲天。那么其他诗人是怎么写秋天的呢?难道都像宋玉一样“悲秋”“悲寂寥”吗?我们再举三个例子,作者分别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不同的外号,意味着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去写秋天,诗歌的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先看“诗仙”李白是怎么写秋天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姿态是非常高的,他的境界远超凡人。他好像已经飞起来了,平视天空,平视秋风。他呼唤着秋雁与他一同畅饮美酒,一醉方休,这是何等气象!相比之下,刘禹锡在《秋词》中,是从地面往天上看的,故曰“晴空一鹤排云上”。他仿佛在不断鼓舞自己,要超越“悲寂寥”的情绪,要超越凡俗的人生境界。而李白呢?根本不需要这个过程。前一秒,他还在念叨着“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后一秒,他就能“对此可以酣高楼”了!这大概就是“仙”和“豪”的区别吧!两人写秋天,都很豪迈,但刘禹锡更理智,李白更疯癫。
再看“诗圣”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面的风景与情感,很沉重、很沧桑。所以他下面两句就写:“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也“悲秋”,但不同于宋玉那种哀婉的“悲秋”,个人的“悲秋”。杜甫是心怀国家天下的:他写“不尽长江”,写“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包含历史深度,包含人生感慨,包含国难家恨。“圣”和“仙”的最大区别就是“仙”可以只顾自己,我快乐就好;“圣”是我虽然能快乐,但是一想到天下苍生我就不快乐,我愿意跟他们一起感受悲欢离合。所以圣人永远活得比一般人更加沉重。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最后看“诗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后来被毛主席化用,变得很豪迈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家要注意,李贺写这句话,原本是非常悲凉的。秋天,兰草都衰败了。在一片衰飒之气中,有人还要经历离别,还要远离家乡,奔赴远方。人间的离别是很苦的,老天如果有情的话,看到人间的离别,它可能都会衰老吧!天本来是无情之物,所以不会老;人是有情之物,会老。李贺这里故意要说,就算像天那么坚强、那么永恒不变的事物,一旦动了真情,也难逃衰老消亡的命运,那么就更不必说人世间的凡人了。所谓“多情催人老”,李贺就是如此,他太敏感,太多情。秋天在他眼里,真的是太凄惨。李贺的诗,写的时候他自己就很痛苦,读者读起来心里也不痛快,很折磨人,所以他的外号叫“诗鬼”。
大家看,“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他们笔下的秋天是多么不同!对比之下,我们真的要佩服刘禹锡的“诗豪”精神!他比杜甫、李贺要更乐观,但又比李白更理智。他的豪迈之气,是经过思考和磨砺之后才养成的。这样的人生态度,更值得我们普通人去学习。
刘禹锡确实是一个很善于鼓舞自己的倔强的人。他参加当时的改革活动,后来被人陷害,被人打击,贬谪、流落了二十三年。贬谪之地,都是南方的穷山恶水。他连基本生活都难有保障,常会生病。在这样的环境下,刘禹锡还经常展现出豪迈精神。比如有一首著名的诗《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用了好几个比喻来表达情感。他说,这里的江河波浪很深,但我所经历的谗言比浪还要深。这里的沙沉底了,就像我被迫害、被打压一样。我要不断鼓舞自己,不断磨炼,不断努力,学习那些在大浪中淘金的人,淘洗沙石,把自己的心灵打磨成熠熠生辉的金子。这就是刘禹锡的“诗豪”精神。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