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原文及详细翻译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用《四时田园杂兴》这个题目,一共写了60首诗。它们写于范成大在苏州归隐田园的时候,他刚刚生了一场大病,病情缓和之后,心情也好转了,一时诗兴大发,一口气就写了60首。它们可以分为“春日田园杂兴”“晚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

所谓“杂兴”,意思是想起来就写一首,无拘无束。范成大主要描写了当时苏州附近的田园生活,既有美好的景色描绘,也有热闹的劳动场面叙述,有时候也会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对平常百姓的同情。这里面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我们今天讲的这首诗,属于“夏日田园杂兴”。它相对比较轻松,没有什么讽刺和批判在里面。诗里写到的村庄中的老少儿女,也都过得比较惬意,不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形象。诗人主要想描写一幅乡村生活、乡村劳动的画面。

一大家子一起劳动,在现代社会中是越来越少了。你们回到家里,就得马上做作业;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也都各干各的事儿,各玩各的游戏;爷爷、奶奶来了,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很少有机会一家人一起去做一件事情。你们可以建议爸爸妈妈,找一个周末,约上其他亲戚,一起去郊外摘摘果子,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在这样的劳动中,一个家庭自然而然就凝聚在一起了,非常和谐。

在劳动中,一个家庭自然而然地凝聚在一起,非常和谐。

我们来看看范成大是怎么描写一家老小的夏日劳动生活的。第一句,“昼出耘田夜绩麻”。干农活是很辛苦的,早上、晚上都得干。早上干什么呢?“耘田”,就是在田里锄草。李绅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见锄草是夏天的工作。晚上干什么呢?“绩麻”,就是把麻搓成线,用来织成麻布衣服。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家人的衣服不是绫罗绸缎,是比较简朴的。

第二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就是男女。男女“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社会最常见的男耕女织。前一句描述的“昼出耘田夜绩麻”的图景,其实就是男女分工的意思。男人一大早出去锄地,女人到晚上还在织布,各司其职,日夜劳作,这就叫“儿女各当家”。

大人们都在辛勤劳动,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童孙”就是小孙子,非常年幼,不会耕耘,不会纺织。可是他是在偷懒贪玩吗?不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在桑田边上学着种瓜。

“学”字很有意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小孙子并不擅长种瓜。他看着一家老小都在忙碌,不好意思去玩耍,得帮点忙,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学”字写出了孩子的不熟练,也写出了孩子可爱的一面。胡令能写过一首《小儿垂钓》,说“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孩子哪会钓鱼呢?他在那儿玩,学大人钓鱼的样子。那家大人估计比较闲,天天钓鱼。大人爱干什么,小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去学着做。大人都在日夜劳作,闲不下来,小孩子也会觉得我不能偷懒,我也学着种瓜吧!

一个家庭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小朋友们,当家长批评你,说你不爱读书的时候,你可以反问一句:你们爱不爱读书呢?你们有空的时候,是在打游戏、玩手机、看电视,还是在看书呢?如果一家老小都能抽出一定时间来一起看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一起劳动、一起合作,也能达到其乐融融的效果。

范成大这首诗,意思很简单,情感也很平淡,就是写了一个苏州附近的乡村家庭,上上下下、老老小小都在辛勤劳动。

刚才说了,《四时田园杂兴》写了很多,共有60首。现代社会的小朋友们,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小朋友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切身体验田园生活,读读这样的作品,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生活体验。下面,我们再来读两首。

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蝴蝶双双把家还,飞到哪儿呢?飞到菜花田里去了。田家生活非常安静,一般都没有什么访客。突然,鸡飞狗叫了,原来是有陌生人来了。谁来了呢?是流动商贩来向茶农收购茶叶。这是当时农村经济的一部分。

再看一首:“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首就有批判性了。菱角是江南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它的壳就像板栗一样硬,但板栗是圆的,菱角则有很多刺。农民采菱角非常辛苦,经常被尖锐的菱角刺破手指,流血不止。常年辛苦,就会非常瘦弱干枯。那他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呢?因为“无力买田”,只好继续采菱角。更可怕的是,“近来湖面亦收租”,意思是官府不但要向种田的农民收租,而且连采菱角的农民也不放过,也要收税。一个贫穷劳苦去采菱角的人,赚钱能力已经很差了,却还面临着被盘剥、被压榨的命运。范成大知道了愤愤不平,就写了这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我们就讲这么多。在这些诗歌里,我们能欣赏田园风光,能了解乡村经济,能观察到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能体会到家庭生活的趣味。在缺乏田园生活体验的现代社会,我们尤其需要读一读古代的田园诗,怀念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所催生的风景和习俗,观念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