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及详细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我们换一个讲法,先不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先来读李白的另一首诗《赠孟浩然》,看看李白心中的孟浩然到底是什么样。李白是一个极为骄傲的人。他对于孟浩然写的诗以及这个人是什么态度呢?
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第一句“吾爱孟夫子”,很显然李白对孟浩然一定是非常欣赏的。第二句“风流天下闻”,注意了,“风流”可不是说孟浩然有一堆八卦新闻,“风流”指的是他诗写得好,诗名天下流传。
三四两句写“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说孟浩然不仅诗写得好,而且人格也值得推崇,值得欣赏。注意,孟浩然又不是个女人,怎么能叫“红颜”呢?其实古人说的“红颜”,就是“朱颜”,意思是年轻的脸庞,青春的样子。它未必指女性,男女都可以称为“红颜”。这里的“红颜”说的是孟浩然,说他年纪轻轻就有志于做一个隐士。“轩冕”指的是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引申为官位爵禄,那么“弃轩冕”就是不做官。“白首卧松云”是说等他老了,就在山间、松下、云雾里行走、坐卧、居住。从“红颜”到“白首”,意味着孟浩然一辈子都超凡脱俗。我们查查他的履历,的确如此。他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一个隐士,不出去做官的。李白既佩服他的诗写得好,也佩服他高洁的人格。
再往下看,“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圣”字是有特定意思的,指清酒。古人对酒有一些雅称,把酒分成两种,清酒是圣人,浊酒是贤人。清酒是过滤后的好酒,浊酒没怎么过滤,喝起来口感不好,有点像我们现在吃的醪糟。圣人还是比贤人要高一等级。这句“醉月频中圣”,是说孟浩然有一种陶醉于酒的生活态度,这一点李白也很欣赏。我们都知道李白最爱喝酒,一看孟浩然也爱在月下喝清酒,当然惺惺相惜。“频中圣”,就是总爱亲近圣人,亲近清酒,喝个不停。“迷花不事君”呢?是说孟浩然喜欢大自然,不爱侍奉君主,不愿做官。李白说我也喜欢大自然,咱俩的爱好又契合了!
李白几乎喜欢孟浩然的一切,于是最终有了一个结论,叫“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有一个成语叫“高山仰止”。李白说,高山我是仰不了了,你形象太高大,我学不会啊!我只能“揖清芬”。“揖”,是恭敬的姿态,“清芬”就是形容孟浩然的清高气质。李白说我要恭恭敬敬地崇拜你,去欣赏你的高妙气质。所以,我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是什么态度?真的是欣赏他的一切啊!他的作品、人品、爱好、气质,李白统统都欣赏。
原来,孟浩然比李白要大十二岁。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时候,孟浩然大概四十岁,李白大概二十八岁。我之所以要先讲李白的《赠孟浩然》,要交代这两个人的岁数,是想告诉大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于这样的背景中:李白去送别一个他非常佩服、欣赏的前辈;此时的李白,是个风华正茂的天才,还没经过大风大浪、种种挫折。
这首诗真称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是烟花烂漫的春季,地点是风景壮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两个人物呢?孟浩然是李白最佩服的前辈诗人,李白自己又处于人生最好的年华,同时他要把孟浩然送到扬州那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因此,两个人的心情虽然因为离别有那么一点儿小惆怅、小感伤,但主要是温暖的。
明确了创作背景,我们再重新读一遍这首诗,会有不同的感觉。
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在哪里?在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区,江边蛇山附近,有一个地名叫黄鹤矶,“矶”是指江边高地。这里居高修建了一座黄鹤楼。传说有神仙驾着黄鹤从楼上经过,也有人说是某人乘着黄鹤从这里升仙。黄鹤楼高居江岸,适合眺望,也适合送别。古人送别比较郑重,都要坐下来喝喝酒,叙叙话,然后我再眺望远方,目送你远去。
那什么叫“西辞黄鹤楼”呢?黄鹤楼在西边,孟浩然往东边去。黄鹤楼在湖北,扬州在江苏,江苏当然是在湖北的东边。再看“故人”。前文已经分析了,对于李白而言,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故人”,是一个李白怎么看怎么顺眼的老诗人、老朋友。“故人”要去哪儿呢?“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别的地点很美,送别的时节以及将要去的地方也非常美。
什么叫“烟花三月”?“烟花”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春花如烟,就是花开得像云雾蔓延一样,形容百花盛开、色彩缤纷的图景;有人说是烟和花,就是春天的水汽和花朵;还有人说“烟花”特指柳絮也就是杨花,杨花一飞,满天都是。无论哪种解释,其实都在强调春景如烟,这的确是江南春日的感觉:到处都是绚烂的景色,但又不是那种刺眼的辉煌感,它是朦胧的,无限美好的,适合远观而不可亵玩。这就叫“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去哪里呢?去扬州。注意“下”字,意思是顺江而下,船走得轻快。扬州在唐朝是一个著名都市,杜牧说“春风十里扬州路”,说“二十四桥明月夜”,对扬州念念不忘。张祜还说过一句“人生只合扬州死”,意思是我要选择死的地方就是扬州,可见扬州在唐人心目中是多么美好的一座都市。
再看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好理解,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场景读精确。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碧空尽”就是目送他远去,一直到看不到。为什么能有这种视觉效果?因为他站在黄鹤楼上,能够眺望远方的天际线,看着孤帆一点一点消失,最后只见长江流向天边。注意“唯见”两字,意思是我不仅目送你远去,而且等你走远之后我还在继续看。就好比我们现在去火车站送亲人,不仅目送火车消失,而且对着那个方向,还在不停地看,久久不肯离去。所以,“唯见”表达的是动作、场景的延续。
晏殊有一首词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望尽”,就是不停地望。毛主席有一首词说,“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诸位,这可不是说南飞雁折断了,掉下来了,这个“断”就是“尽”的意思。主席说我很喜欢南飞雁,目送它远去,等到它消失了,我还在继续眺望,不忍离去。这两个例子中的“望尽”“望断”,与李白的“唯见”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回过头来想,李白为什么站那么久?说明孟浩然真的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他最尊敬、最欣赏的人。总结来说,这首诗写得真是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美。最好的李白,最好的孟浩然,最好的季节,最好的风景,最好的目的地。诗人那么留恋,那么不舍,那么珍惜送别的时光。虽然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但整体上来说,它是温暖的,明亮的。我们读这首诗,既为李白欢喜,也为孟浩然欣慰。两人之间的友谊,珍贵、永恒。
李白告诉孟浩然,在我心中你永远最美,我目送你到天涯海角。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