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原文及详细翻译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学者、诗人、思想家。他出生于仕宦之家,家里历来做官的人有很多。他的祖父、父亲也都是学者,都有一些著作。他的母亲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段玉裁的女儿。段玉裁写过一本伟大的著作,叫《说文解字注》,是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权威注本。大家如果想了解汉字的奥秘,必须要仔细研读这本巨著。
龚自珍从小便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外祖父段玉裁对他也很欣赏,给予他很多指导、教诲。如此得天独厚的家庭条件,为他日后的创作、治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特别有才华的人往往不会考试。龚自珍考进士的时候也是历尽坎坷,屡试不第。一直到道光九年(1829年),他才中了进士。后来做官时,由于他的个性比较孤傲,不太合群,对当时官场中的很多现象非常不满,经常感慨时事,还爱骂人,树敌很多,所以官职就一直升不上去,政治上很难有作为。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厌倦了官场生活,于是辞去官职回家了。之后再过两年,年纪还不大,逝世于江苏丹阳。
从生平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龚自珍的一些人格特点:志向很高,才华很高,但在当时的官场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任用。他心气非常高,对很多事情看得透,看不惯了就要骂,就要讽刺。他就是这么个慷慨激昂的人物。
龚自珍生活的年代,清朝已经到了晚期。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以后展开的,中国从此陷入漫长的屈辱史。龚自珍去世的时候是1841年,基本生活在悲惨时代之前。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840年以后的种种灾难,在此之前很早就暴露出原因了。龚自珍对当时整个清朝的衰败局面、官场的萎靡不振,感到非常痛恨。
龚自珍写《己亥杂诗》,数量非常多,共315首。己亥是1839年,距离龚自珍去世已经不远。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回家。辞官之后,心中很多牢骚也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我不跟你们玩了,我可以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了!于是一口气洋洋洒洒写了三百多首诗。这里面反映的社会问题非常丰富,比如昏聩的官吏,腐败的军队,衰退的经济,沉重的赋税,等等。接下来我们要读的只是三百多首《己亥杂诗》的其中之一首。
这首诗中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常听到有人引用。龚自珍为什么要“劝天公”呢?这里有个背景。诗后面有一段诗人自己的注释。古人写诗,有时候会主动说明创作背景,免得别人胡猜。龚自珍自注说:“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
他辞官回家,到镇江的时候看到一个风俗活动,即赛神会。什么是赛神会?简而言之就是用各种仪式来迎接神灵。他看见百姓在迎接玉皇、风神、雷神,参加祭祀的人非常多。主持祭祀的当然是一些宗教人士,即道士。道士觉得龚自珍这么有名气,文才这么好,就请他帮忙写一段“青词”。什么是青词呢?就是道士献给神灵的祝文。这些文字是用红色的墨写在青藤纸上,所以叫青词。
上面这段自注,与诗歌正文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至少有两点。一个是“九州生气恃风雷”,道士要祭祀神仙,其中就有风神和雷神,所以说“恃风雷”。另一个关联点是“天公”,除了祭祀风神、雷神,还要祭祀玉皇,也就是“天公”。由此我们知道,龚自珍参加或者观看了这次祭祀仪式,看到很多人非常虔诚地向神灵祈福,他也就跟着祈福。但是,他不是为自己升官发财、娶妻生子来祈福,而是为了全中国祈福。也就是说,龚自珍写诗是想向老天祈求救国的药方、救国的人才。这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切写照。
“九州生气恃风雷”,显然是从赛神会中的神仙形象受到启发。“九州”是什么意思?中国有部非常古老的书叫《尚书》,里面有一篇《禹贡》,这篇文章把全国分成了九个州。后来人们就用“九州”来泛指全中国。“生气”,这个词今天还在使用,就是生机、活力的意思。“恃风雷”的“恃”,就是倚仗、依靠。赛神会上,人们希望靠着风神、雷神的帮助获得某种福报,获得某种生命力,于是龚自珍就此发挥联想:我们全中国也要依靠风神、雷神的力量才能振作起来。他希望大清国不要再死气沉沉了,应该有人率先振作,引领新风气。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愿望呢?下面一句交代了,“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么多马,全部都哑了。“喑”就是哑,比喻非常沉闷的清代社会。大家都没有理想壮志,活得萎靡,活得腐败。“究可哀”,这话说得非常沉重。“究”就是毕竟、终究。意思是说,“万马齐喑”实在是太可悲了!可见,龚自珍对于时局、社会的态度,是多么不满和愤慨!
社会死气沉沉怎么办?眼前这些祭祀的人们,将希望全部寄托给天公,那么龚自珍也向天公提出一个愿望,即“我劝天公重抖擞”。他说天公啊天公,请你振作精神。振作精神干什么呢?“不拘一格降人才”。注意,“降”的意思就是降生、创造。“格”,有方法的意思,也有格式、类型的意思。他向天呐喊:老天啊老天,请求你给我们这个国家带来更多的人才吧!不管用什么方法,请你高抬贵手,让人才能够大批涌现吧!而且我希望,这些人才不要只有一种类型,而是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多益善啊!
慷慨激昂的龚自珍,想向老天祈求救国的药方、救国的人才。
从最后这句呐喊我们得知:一方面,在当时的清代社会,很多像龚自珍这样的人才是得不到重用的,会被很多规矩、势力所束缚、压制;另一方面,国家的各行各业都萎靡不振,都迫切需要人才。很显然,龚自珍是用“天公”来比喻皇帝,希望皇帝能够重视培养人才,广泛任用贤才,挽救国家的衰败之势。
龚自珍对于人才的渴望,对于皇帝能够重视人才的向往,是贯穿他一生的。他曾写过一封《上大学士书》,里面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所恃者,人才必不绝于世而已。”大概意思是说,从古到今,很多人都希望变革法律,造就时势,变迁制度,改善风俗,应该靠什么去实现这一切呢?依靠的就是人才。只有连绵不断、前赴后继的人才,才能改变时局、振兴国家。此种迫切愿望,在《己亥杂诗》中迎来了剧烈的爆发,于是诞生了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事实上,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常常表达这样的爱国深情。《己亥杂诗》还有一首也非常有名,因为也有一个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没有那么激昂慷慨,写得很温柔,但是温柔中又包含了一种博大和悲悯的奉献精神。他的意思是,我虽然走了,虽然离开京城、离开官场了,但对于朝廷、皇上、百姓苍生,我仍然非常牵挂,就像落花离开了树枝,会缱绻不舍。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粉身碎骨之后会化作春泥,还能继续滋养花朵。我也是如此,哪怕死了,也要用我的文章、诗歌乃至灵魂,滋养我的国家,滋养我的人民。这种献身改革、为国效力、至死不渝的精神,是龚自珍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