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原文及详细翻译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题叫《题临安邸》。以“题”为题的诗歌,在古代有很多,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的。“邸”是旅店,“临安”就是杭州,“题临安邸”,就是在杭州某个旅店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诗人本身没什么名气,可这首诗却是深入人心的,因为它既写出了当时杭州的特点,也写出了当时南宋的处境。短短四句,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美,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痛。无论是当时的杭州人,还是后来到杭州游览的人,抑或是所有经历过家国之痛、对国家比较担忧的人,读这首诗的时候都会深有感触。于是它就变得家喻户晓了。
第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先勾勒出了西湖的典型景色。大家如果没有去过西湖,可能无法理解短短七个字的高度概括性。西湖周围有很多山,这些山都是小丘陵,绝对不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样就不容易在山外看到青山了。它们是一个一个小山包,层层叠叠绵延很远,每一个小山包里都藏着很多名胜古迹、山泉树林,藏着种种美景。大家去看西湖景色的时候,一定要驻足观赏,不要走马观花。你在苏堤、白堤、三潭印月多停留一会儿,随便哪个景点,分层次去观赏,会发现真的是“山重水复”,这就叫“山外青山”。
我们再看一首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描写杭州的名作《望海潮》。词的下阕开头是“重湖叠巘清嘉”。注意“重”和“叠”两个字,也是在描写重重叠叠的湖和山,可以说是“山外青山湖外湖”。
那“楼外楼”是什么呢?我们再看柳永《望海潮》上阕中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杭州城里有柳树、小桥,家家户户都挂着帘幕,掩映、装饰着高高低低的小楼。这便是“楼外楼”。整体上看,杭州城的布局是:中间有一个西湖,四面有层层叠叠的山;城市位于山间湖畔,一座座小楼参差不齐地散布在山水画卷之中。此种布局,就叫“山外青山楼外楼”。
我们把柳永《望海潮》再往下读几句。他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是清秋时节,“桂子”是桂花飘香,“十里荷花”则是写夏天景色。他称赞西湖在任何一个季节都好看,秋天有香桂,夏天有荷塘,到处都是美景。如此美景,他又用如此高妙的笔触把它写出来,读到的人会非常动心。到南宋的时候,北方的金国有一位君主叫完颜亮。当他读到这首词之后,惊叹杭州怎么这么美!不能只待在粗犷的北方,得去秀丽的南方看一看!于是他便发动了战争。当然,这是一个传说。不管是真是假,从传说本身可以看出,柳永这首词在当时流传得多么广,而杭州这座城市又是有多么美,竟让人为之发动战争。
柳永《望海潮》里又是怎么写“西湖歌舞”的呢?他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湖面上有好多种音乐,有北方的羌管乐,也有江南的采菱歌,无论是白天、夜晚,还是晴天、雨天,都有音乐。是谁在这儿听音、奏乐呢?有钓鱼的老人,也有采莲的少女。除此之外,还有“千骑拥高牙”。“牙”是官员出行时的旗帜。好多人马簇拥着一位大官员,他们“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就是听吹箫,听击鼓,吟诗作赋,唱歌跳舞。可谓无休无止的娱乐啊!柳永所写的北宋杭州的歌舞情景,正好可以为《题临安邸》的第二句做个注脚,即“西湖歌舞几时休”。“几时休”,就是无休无止的意思。
旅店墙上的一首诗,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美,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痛。
下面是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这种气氛太好了,景色美,人美,气氛更美,仿佛天地宇宙都为之动容了,没有什么凄风冷雨,连风都是暖的,让人玩乐、陶醉,流连忘返。
直到最后,一句非常刺眼、刺耳、扎心的话出来了,叫“直把杭州作汴州”!前面三句你都会觉得诗人在赞美杭州的美好,最后一句出现巨大的反转。他想说的是,在这么美好的景色背后,其实隐藏着国难家仇。在暖风、歌舞之中尽情享乐的人们,已然忘却国难家仇,把杭州当成了汴州!要知道,汴州是北宋的首都,杭州是南宋的临时首都,国家原来的首都如今却落在敌人手里!诗人很想质问,你们不去收复山河,收复旧都,而是在这座美妙、淫靡的临时都城里,消耗着国家与社会,毁灭着命运和希望!这是多么沉痛的讽刺!
总的来看,整首诗是先扬后抑,先褒后贬,很有戏剧性。这首诗题写在旅店的墙壁上,被来来往往很多行人看见。他们一定会觉得,讽刺得真妙!说得太到位了!甚至可以说,它警醒了许多人。一读到这首诗,人们就会反思,我们怎么能沉迷于享乐呢?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与屈辱啊!不过,清醒的人还是很有限,能付诸行动的人则更少。北宋的命运再次重演,南宋还是被灭掉了,杭州被蒙古的铁骑踏平了。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对骄奢淫逸的权贵们的讽刺。我们也可以说,它不仅讽刺权贵,更是对所有人提出了警示。对于国家,高官们要负主要责任,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百姓都要警醒,才能激发高官们去反省、去努力。
我们可以再读一首相似的作品——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的夜晚,水面起了淡淡的雾气,笼罩着河水,而月光又笼罩着岸边的沙洲。杜牧停船靠岸,距离酒家比较近,有酒、有歌舞、有欢声笑语。但杜牧一点儿都不开心,反倒要批评斥责:这些歌女根本不知道亡国的滋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啊!
这首歌曲与南朝历史有关。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陈。陈国灭亡的时候,国君陈叔宝仍沉溺于歌舞音乐之中。陈叔宝是个昏君,但在艺术上是个大才,他写过一首歌曲《玉树后庭花》。在这样的靡靡之音中,国家走向了灭亡,所以后人常用“玉树后庭花”来指代亡国之音。杜牧是晚唐诗人,国家当时也到处是动乱。他忍不住指责,你们不去想着怎么救国,而是沉溺在歌舞之中,唱着那些亡国之音,忘却了所有的理想和壮志,真的是“不知亡国恨”啊!
杜牧《泊秦淮》与刚才讲的《题临安邸》都是在讽刺人们贪图享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它们都有警世的效果,都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