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及详细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共写了两首。“寒雨连江夜入吴”是第一首,时间是早上,写的是送别的最后时刻。第二首时间稍前,写的是前夜的饯别酒宴。我们先读第二首,看看他前一天晚上想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再读第二天清晨的这首诗,就能捕捉到更多信息,体会到更多情感。
第二首是怎么写的呢?“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丹阳城”就是润州,即今天的江苏镇江市。他先说“城南秋海阴”,是指秋气阴森。第二句说“城北楚云深”,指乌云滚滚。但这不是夏季的暴雨,而是秋云秋雨,自北而南压过来。第三句“高楼送客不能醉”,目光就收回来了,从城南、城北收回来落到高楼上。“高楼”,就是题目里的芙蓉楼。前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设宴送别辛渐。
两个人喝着酒,情真意切,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两个人可能一会儿看看对方,一会儿看看酒,一会儿喝一杯,一会儿又看看窗外,看看城南,看看城北,然后把目光收回来。两个人又说了会儿话,喝了点酒,目光又飞出去了。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呢?最后一句说“寂寂寒江明月心”,就是看到了江面上倒映的明月。目光的收放过程,表达了他们彻夜长谈、依依不舍的情感。所以,第二首其实是为第一首做了充分的铺垫:两个人已经聊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还是难舍难分。
除了情感铺垫,第二首还做了一些地理方位的交代、天气变化的铺垫。芙蓉楼在哪里呢?在润州城西北角,长江就在城北。辛渐第二天一早就要渡江北去,他要北上洛阳。润州恰好处在吴地和楚地的交界处,长江北岸属于楚,长江南岸属于吴。诗人眺望北岸,心想那里就是你明天要去的地方;看看南岸,心想这就是我们今天晚上一起喝酒的地方。明天你就要离吴入楚了,仿佛到了另外一个国度。吴地将远,楚地苍茫,恰好长江对岸又是“楚云深”,更增加了内心的苍茫之感。
我们再来看天气方面的变化。第二首写“丹阳城北楚云深”,说明北岸的云还在翻滚,乌云还没过江。因此他在看江面的时候,还能看到月亮,还能写出“寂寂寒江明月心”。到了后半夜,天气发生了变化,就是第一首开头所写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夜入吴”的“寒雨”,就是从北而南飘过来的“楚云”。“楚云”过江,便成了“吴雨”。南朝著名诗人谢朓有个名句写了相似的景色,叫“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朔风”就是北风,北风吹着雨丝飘过了大江,变成了江南的雨。
到了第二天清晨,雨稍微小了,甚至已经停了,隔江的“楚山”就不再被翻滚的乌云所遮蔽,而是亮了一些。尤其在清晨的时候,视线好了很多。雨后的山会显得特别干净、明朗、线条清晰,同时也会显得很突兀、很孤单,这就叫“楚山孤”。因为“平明送客”,离别就要到来,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山的形态发生了碰撞,就更有“楚山孤”之感。所以,第一首的前两句是顺着第二首的天气描写而继续写的。
送别的对象、男主角辛渐,惨遭“抢戏”。
大家看,只有读完第二首再读第一首,才会捕捉到更多的地理信息、天气信息,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情绪。两个好朋友,前一天晚上已经喝酒喝了很长时间,说了很多话,目光也是转来转去,天气也发生了变化。第二天清晨,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在最后时刻,王昌龄才说出了他最想说的话。什么话呢?就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意,在这个时刻,送别的对象——男主角辛渐,其实被“抢戏”了。王昌龄这时候的心中所想,不是你走了我如何难受,而是需要你帮我带个话。带话给谁呢?真正的主角隐藏在背后,就是“洛阳亲友”。那么我们就要问,洛阳亲友是些什么人?为什么让王昌龄这么牵挂?
我们来大概介绍一下王昌龄的生平事迹。他考科举很不顺利,考了好几次才考上,这时他大概已经37岁了。登第之后,他做了几年校书郎,是很小的一个文官。后来他又参加了一次叫“博学宏词科”的特殊考试,考过之后做了几年的县尉。这个县在哪里呢?就在洛阳旁边。他当小县官的时候,结识了很多“洛阳亲友”。
后来王昌龄遭到了贬谪。大约到开元二十八年,他受任为江宁县的县丞,从长安出发,途经洛阳。洛阳的朋友们款待他并为他送行。他写过一首留别诗叫《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题目很长,大概意思就是说他经过洛阳的时候,綦毋潜、李颀这些朋友,不舍得他就这样离开,一直送他送到洛阳郊区的白马寺。在这首诗里,王昌龄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非常真挚动人。他称赞这些人是“贤豪”,是一群官位不高,但人格高雅、诗才卓越的知己。后来他到了江宁做县丞。这个小官事务非常琐碎,劳碌又拘束。王昌龄说,“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意思是这个破工作像一条绳子把我束缚住,我非常怀念洛阳那批一起喝酒作诗的故人。
正因为他如此思念“洛阳亲友”,所以一听说友人辛渐要去洛阳,立刻感到非常兴奋。他本在江宁做官,就在今天的南京。他陪着辛渐从南京乘船,一直送到镇江,然后在镇江芙蓉楼设宴,跟他喝了一夜酒。第二天清晨,他还是舍不得。真的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啊!我们也不能说他和辛渐之间没有真挚的友谊,但相比于他对“洛阳亲友”的思念,这友谊还是被“抢戏”了。王昌龄心想,我越多送你一程,就好像离我的“洛阳亲友”越近一些啊!
于是,在分别的最后时刻,他说出了最想说的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一个美妙的意境是谁创造出来的呢?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他写的是一位女性,说自己的气节、心性非常高洁,从内而外都是通透的,都是清白明亮的,就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真是冰清玉洁啊!唐朝人很喜欢这句比喻。
王昌龄曾经遭受贬谪,被很多人嘲笑过,甚至有些人说他人品不好。从现在的资料来看,他被贬谪过两次,一次贬到岭南,一次贬到龙标。在贬谪岭南归来以后,他才到江宁做官。途中经过洛阳,他和朋友们匆匆相聚又匆匆道别。现在他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可以拜托辛渐给朋友们带话。他心里最想说的是:这么多年,我向你们担保,我的人格永远是冰清玉洁的,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友谊!当年的我跟你们在一起是如何潇洒、高洁,现在我还是这样。你们别听那些嘲笑我、诬陷我的话!
这是王昌龄对自己的辩护,也是对朋友的倾诉,更是对友谊的至高礼赞!最好的朋友,他关心的永远不是你吃胖了没有,最近住得怎么样,有没有钱花,这是酒肉朋友。真正的朋友,在乎的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变得庸俗,有没有变得消极。王昌龄现在就告诉他的“洛阳亲友”:放心,我还是原来的我!这是多么珍贵的友谊!千载而下,我们读到这句告白,还会为之动容。但愿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能遇见这样的友谊。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