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原文及详细翻译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七言绝句叫《别董大》,当然是一首送别诗。高适最擅长的题材是边塞诗,是写边塞风光、战争生活的诗作。除了他最著名的一些边塞诗之外,如果要选一首妇孺皆知的高适作品,恐怕非《别董大》莫属。在唐代所有的送别诗里,它可以算是最豪迈、最为振奋的一首。
这首诗写于高适年轻的时候,此时他还没有像以后那样做大官。在唐代诸多重要的诗人里面,高适可以说是官运最亨通的一位。他做过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都属于省部级高官。但是,写《别董大》时候的高适,还是一个小青年,没有职位,也没有工资,过着漫游的生活。
什么是漫游呢?很多唐代诗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喜欢到处走动,结交天下英豪,既是奠定社会关系基础,积累更多政治资源,同时也有求仙问道、游览山河的目的。有人在漫游的过程中就直接去边疆打仗了,弃文从武。如果立了军功,提拔就会很快。所以,唐代诗人在年轻时候的漫游生活中,常常会留下慷慨激昂的理想主义诗篇。《别董大》也是如此。当时高适写了两首《别董大》,我们通常看到的“千里黄云白日曛”是第一首。
两首《别董大》,一首写给知己,一首写给自己。
下面,我们先看第二首:“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家可能会大吃一惊:两首诗的差别怎么这么大!情调完全不一样,仿佛完全换了一个场合。
“六翮飘飖私自怜”,“翮”就是鸟翅膀上的羽毛。高适形容自己就像飘荡的飞鸟,顾影自怜。为什么呢?“一离京洛十余年”。离开大城市已经有了十多年的时间,漂泊在外,生活应该很贫苦。贫苦到什么程度?后面两句就揭示出来了,“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大丈夫一时贫贱不算什么,但是我今天的处境实在有点丢人,有点惭愧。我遇见了好朋友董大,我要送他走,结果没有钱请他喝酒,没准最后还是董大掏的腰包。
为什么第一首《别董大》写得那么豪迈、乐观,第二首又写得那么颓唐、伤感呢?同一场合的诗怎么差异那么大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首诗是写给对方的,而第二首是写给自己的。这个时期,高适活得挺卑贱,没有什么地位。而对方,这个董大,可能比他更有名气,更有前途。
董大是谁?“大”是排行,说明此人在家族同辈人里面年纪最大。他原名叫董庭兰,是盛唐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天下谁人不识君”,尽管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董庭兰绝对比当时的高适要有名气。另外一位诗人李颀写过一首《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房给事”就是房琯。从李颀的诗题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信息:董大擅长演奏胡笳,曾经在房琯那里做门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李龟年也是当时的著名音乐家,出入皇亲国戚、朝廷重臣的家中。董大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但是谋一碗饭吃还是很轻松的。
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推测高适的心态。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言下之意,天下人都认识你,可是谁认识我呢?所以,他一方面当然是在真诚地夸赞、祝福董庭兰,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自己的遭遇发牢骚。第二首诗里他说“丈夫贫贱”,说“私自怜”,意思就是怀才不遇,颇为怜惜自己。
除了表达祝福和发发牢骚,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还有一层意思,即他和董大可能是非常知心的朋友。他相信自己是董大最好的知己,尽管他跟董大的人生境遇有差距。他现在很贫贱,董大已经有一定名声了,但是高适丝毫没有嫉妒,更没有自卑。他既表明我们是知己,你我是难舍难分的,也坚信对方前途一片光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董庭兰与高适的友谊是无比珍贵、极为健康的。
王维送别朋友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个心理与高适相似,但是王维说得稍微凄凉一点儿,而高适说得非常雄姿英发。王维说“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以后没有我这个故人,可能就碰不到什么知己了。但是高适却对董庭兰说,别怕,还有无穷无尽的知己等着你。这是多么天真豪迈、潇洒不羁的心境!虽然我穷,虽然你现在比我有名,但是我真诚地祝福你,而且我非常珍惜我们的友谊。这是“君子坦荡荡”的胸怀,也是盛唐气象的表现。
以上粗略读了读两首《别董大》。从表面上看去,两首诗的情感差距很大,一首豪迈,一首伤感。可是细细揣摩,二者之间仍然有潜在的情感联系。
第一首诗虽然整体豪迈,但是不要忘了,第一句中还有一个“曛”字,表示日落时分光线昏黄。第二句又说“北风吹雁雪纷纷”,也给人一种凄寒、漂泊的感觉。前两句的景物描写,跟后两句的情感表达之间,其实是有一些落差的。为什么要写这些比较昏暗、压抑的景物呢?说明高适一方面坦荡荡地祝福对方前途光明,一方面心里难免有挥之不去的一层阴云。
第二首诗整体上好像很低落,但是后两句又明显有一种调侃的味道。高适是以大丈夫的心态调侃自己,说一时贫贱其实算不得什么,只不过现在贫贱得有点过分了,实在太穷了!为什么有心情自我调侃,而不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呢?原因在于自己虽然贫贱,但是一想到有董大这样的知己,就颇感安慰。
我们还可以猜想,董大被祝福的同时,是不是也有可能反过来祝福高适?高适对董大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那董大可能会回答高适:别担心,现在虽然没有人认识你,但是你要把眼光放长远,“大鹏一日同风起”,你就会“扶摇直上九万里”了!
两个人的知己之情贯穿在两首诗中,使得第一首虽然豪迈,但是也包含着一种自怜;第二首虽然自怜,却又包含了一丝豪迈。两相对照,我们才能把高适的情感完整地读出来。他的心情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他既感慨自己不被人知晓,过得这么差,混得这么惨,同时又真诚地欣赏对方,赞美对方,祝愿对方,并且非常珍惜彼此的友谊。
甚至我们可以猜想,高适或许还有这样的心思:董大呀,你现在出去以后会不会名声越来越大呢?到时候,“苟富贵,勿相忘”啊!如果有机会,别忘了提携提携我啊!如果有这样一层心思在里面,我们可能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要说“天下谁人不识君”了:这既是对对方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
两首《别董大》合在一起,真可以说是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它们既很豪迈,又很真实。我们读了第二首,反过头来再读第一首,才会读出豪迈背后的百感交集。这是盛唐人的可爱之处:他们并不喜欢粗犷地叫嚣,而是从内心深处真挚地挥发豪情。这份豪情并不是没有悲伤,没有凄凉,没有调侃,而是一股脑儿都呈现出来堆在你面前,让你感动,让你振奋,让你陶醉。
最后,我还想再说说“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气象。这气象背后,是有一个辽阔的大唐帝国版图作为支撑的。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南宋诗人去写的话,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气概了。南宋时只有东南那么一小块地方,过了淮河就不是自己的土地了,谁还敢说“天下谁人不识君”呢?而唐朝不是。你即使跑到边关大漠去,也还是大唐国土的范围。所以唐人心中都有一幅巨大的帝国版图,这幅版图决定了唐代文学拥有着博大的气象和宽广的情怀。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