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详细翻译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家会发现我要讲的版本与你们在课本上看到的不同。课本上只有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我要讲的是八句。我要把这首诗完整的样子呈现给大家。
我们先讲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什么叫“赋得”?就是摘取之前的人写过的一些诗句,有时候也是一个话题、一个词语,把这个东西当成写诗的题目。是不是有点像命题作文?那么,什么场合需要有人命题呢?通常是三种场合。第一种是考试,考官命题,考生写诗。第二种是应制,就是皇帝写了一首诗,底下臣子们跟着皇帝写,皇帝写什么题目你就写什么题目。第三种情况是集会,诗人们自己玩耍,比如说有人现场指着天上的大雁说“南飞雁”,好了,那下面每个人都要写《赋得南飞雁》;有人指着栏杆外的小溪说“泉水流”,好了,那大家都写《赋得泉水流》。
白居易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一个聚会场合写的。这场聚会不是瞎玩,是要送别一个朋友,于是有人出了一个题目叫“古原草”。小草有什么好写的?吟咏它有什么目的?是为了送别,表示团结和祝福。这次聚会一般认为是在长安。长安郊区有很多可以送别的地方,这些地方经常能看到原野,看到满地的野草。每到春天的时候,满目绿意,芳草萋萋。在这样的环境下,白居易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每句有五个字,一共八句。我们两句两句地讲。
第一、二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不要望文生义,不是离别的意思。“离离”就是浓密茂盛的样子。这个词语与哪个词语相似呢?我们跳一下,看到诗的最后一句,“萋萋满别情”。“萋萋”和“离离”意思相近,都是说野草长得很浓密、很茂盛,满目苍翠。“离离原上草”,这个“原”,就是长安郊区的原野、平原。这些野草“一岁一枯荣”,每年春天都在原野生长,每年的秋冬季节又开始枯萎,第二年春天又重新发芽。“枯”是衰败,“荣”是兴盛,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不仅是自然生长,自然死亡,而且会碰到很多灾难。“野火”,可能是自然火,天上打雷或者天气太干燥,突然就会冒出一些火星,蔓延开来就烧了一大片。“野火”也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现在有些地方还有这样的风俗,秋天收获之后,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剩下的全是野草,于是在冬天的时候就会有农民放火把野草烧掉,这是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烧掉之后,一方面会让野草以后不会再长那么多,不会妨碍春天的播种;另一方面,草灰也增加了土壤的肥沃程度。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野火”对于野草而言,都是可怕的灾难。但是,野草的生命力是极为顽强的。无论你多么努力地想烧毁它们,到第二年春天播种之后,长出庄稼的同时,一定会再长出杂草,这就叫“春风吹又生”。后来人们经常用这一句来比喻、赞美一种坚强的品格——无论怎样的灾难降临,无论受到多大的损害,只要保存着一息生命,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它又能蓬勃地生长起来。这是白居易从不起眼的小草身上看到的哲理。
能写出这样的诗,就足以在大城市生活了!
课本上到这句就结束了,但我们还得往下看,不然这首诗就不完整。为什么不完整呢?大家回想一下诗的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古原草”有了,还有一个意思没说呢,就是“送别”。于是后半部分主要在写与送别有关的一些事情和风景。
第五、六句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芳”和“翠”,都是指满地的草,草里面可能也夹杂着花,它们都叫野草,都叫“古原草”。前文说了,“萋萋”也好,“离离”也好,都是指茂盛的样子。这些茂盛的野草,一直绵延到远方。也就是说,诗人看到的“古原草”仿佛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长出一棵一棵的青草,然后不断蔓延,直到整个世界都被它们覆盖,所以叫“侵古道”。“侵”,就是迫近。
那么“古道”又延伸到了哪里呢?下面一句写“晴翠接荒城”。阳光下的青草,与“荒城”相接。“荒城”可能是远处的某个地方。这两句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看着离自己不远的古道,绵延到无穷的远方,那里可能有一座荒城,就是这位朋友要去的地方,或者是他要经过的地方。总之,白居易从眼前的“古原草”,一直写到远方无尽的世界。为什么要看那么远的地方呢?目的是要送别这位朋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家注意,最后两句中的“王孙”“萋萋”,都是有典故的。之前有些诗也会写到同样的情景。
《楚辞》里有一篇《招隐士》,里面有个名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就是贵族的泛称,后来也用“王孙”称呼朋友。《招隐士》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走了,不回来了,我看到满世界的春草长得那么茂盛,心里很惆怅,很舍不得。白居易在这里就用了这个典故。“又送王孙去”,意思是我经常要送别很多朋友远去,现在又送了一位。我看着满世界的青草,心里就像《楚辞》里所写的那个情景一样,翻腾着无限的不舍之情,这就是“萋萋满别情”。
到这里这首诗我们就讲完了。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出自张固《幽闲鼓吹》。当时一个前辈诗人叫顾况,他在长安见到白居易,一开始不知道他有本事,感叹了一句,叫“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什么意思呢?你不是叫白居易嘛,居易居易,住下来比较容易,比较舒服,生存能力强,但是长安物价贵,就像我们现在说北京房价高、生活成本高,你在这里居住可不容易啊!
等到顾况读了白居易这首诗之后,评价立刻就变了,“道得个语,居即易矣”。他说能写出这样好的文字,你在长安住也不难,意思就是你有这个本事,当然可以在长安“北漂”了!唐朝的时候,全国各地很多人跑到长安去“北漂”,有人去读书、考试,有人做小官小吏,有人做小买卖,有人卖艺,就像现在很多人在北京“北漂”一样。
这个故事只是传说,可信度不高。但它说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确实写出了野草的生命力,能够打动人,感染人。顾况看了之后,会觉得这个人有才华,有见识,前途无量。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