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原文及详细翻译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敕勒歌》的文字很好理解,但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一个是“笼盖四野”的“野”。你们老师可能会读成“yǎ”,我一般还是念成“yě”。读成“yǎ”,无非是为了押韵,与“下”读音相近,就更好听。其实,很多汉字的读音,古人读起来与现在的普通话都很不一样。我的建议是,要么你有本事全部按照古音来读,要么就乖乖地按照普通话去读。你愿意念“yǎ”,觉得更好听,当然可以,但是别人念“yě”,你也不用指责别人念错了。

另一个字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有人非要念成“xiàn”,意思是出现。我觉得读成“xiàn”,读成“jiàn”,都可通。在文言文里,“见”“现”常常通用,意思也相通。一个东西出现了,那么它当然是被人见到了。“见牛羊”就是这个意思。有时候,两个字虽然读音相近、可以通用,但意思相差比较远,为了不发生歧义,我们才改变读音。比如《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你要是读成“shuō”的话,就讲不通了,所以只能读成“yuè”,表示它在这里与“悦”通用,意思是愉悦。

想把风景写得吸引人,就要长久地、动态地观察它。

下面我们开始正式讲诗。它没有作者,应该是在民间流传的,但可能经过了一些文人加工。诗题叫《敕勒歌》,上来就说“敕勒川”,那么“敕勒”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民族的名字。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敕勒族居住在朔州一带,大概在今天的山西省北部。

那么,“敕勒川”具体在哪呢?我也不太清楚,只能认为就是“敕勒”这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接着往下看,“敕勒川,阴山下”,又出来一个地名。阴山在哪里呢?这是我国北部一条绵延东西的山脉,它起源于河套地区,横亘内蒙古的一大片区域。现在的中国版图不是像一只公鸡的形状吗?阴山就在公鸡的脊背位置。当时的很多北方游牧民族就在这里聚居。这首诗所写的风景,就是广大游牧民族都熟悉、喜爱的。我们今天去内蒙古草原,无论是去呼和浩特附近,还是去更远的呼伦贝尔,只要站在草原上,可能都会想到这首诗。它几乎就是“大草原之歌”。

下面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什么是“穹庐”?放到今天,其实就是蒙古包呀!为什么叫“穹庐”呢?大家看“穹”字,《说文解字》说,“穹者,穷也”,就是穷极的意思,到达极限,到了最高、最远、最广大的境地。我们今天还会用“苍穹”来指代天空,意思就是天空无限高远。还有个词语叫“穹顶”,我们去天主教堂里常能看见这样的屋顶。它是极高的,像拱桥的形状,显得神圣、庄严。

同样道理,“穹庐”也是拱桥一样、非常高阔的房子。“天似穹庐”这句比喻很有意思,其实我们也可以说“穹庐似天”。这是一个从生活中顺手拈来的非常贴切的比喻。阴山下到处都是游牧民族,他们住的毡布帐篷,就像苍穹一样敞亮、优美。

诗人说“笼盖四野”,就是接着“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来的。大家去内蒙古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特别大的蒙古包,去里面坐一坐,仰头看一看,会觉得屋顶犹如天空,四面垂地犹如地平线。蒙古包覆盖在一小片草原上,而天空覆盖了所有的草原。

这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看似寻常,其实极为贴切、形象,展现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风俗,同时还非常壮美,表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家说话、写作文时,要学会打比方、写比喻句。最好的比喻句是怎么来的呢?从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

我再举个例子,韩愈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北方的长安。他顺手就写了北方人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叫作“酥”,就是奶皮、奶油。他看到早春大地上突然下了一层小雨,又润,又薄,又白亮,就像一层奶油。如果他在南方,在广东,就肯定不会想起这个比喻,想起了也没人懂,也无趣。

一个好的比喻,不是要求你冥思苦想,也不是一定要天马行空,它往往是从你最熟悉的生活中直接拈出来,写出来的时候心里也舒服顺畅,旁边人一听也马上就懂。你跟一个南方人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他可能不懂,但是这首诗一旦流传在大草原上,那些牧民们一听就懂,一听就感动,就特别想歌颂家乡:我们的房屋就像天空一样辽阔,天空就像我们的房屋一样笼盖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下面四句就更有名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就是青天无边;“野茫茫”,就是碧野无垠。什么是“茫茫”?我们经常说:哎呀,我好茫然。在一片没有方向感的地方所产生的感觉就叫茫然、茫茫。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找不着北”,这就叫茫然。一般人站在大草原上,真的是分不清东西南北。不去看天象,不去看太阳、月亮、星辰的话,就会感觉处处是绿草,处处是穹庐,往哪走都一样,这就是“野茫茫”的感觉。

“天苍苍,野茫茫”是个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最传神的一笔,“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只有到草原上亲自体会一下,才能懂得此句的精彩。远远一看,都是碧草蓝天,好像什么都没有。忽然来了一阵风,碧草被吹得起伏俯仰的时候,出现了大群牛羊的身影,就像点缀在绿地毯上的云纹。等到风平草静,牛羊可能就消失了。再来一阵风,在另一个方向上又出现一片牛羊。整个大草原,悠远又神秘,蕴藏着无数生灵,不断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惊喜。这就像《人与自然》栏目里的一个长镜头,像一个纪录片。

我们由此获得一个启迪:如果想把风景写得吸引人,就要让它动起来,要长久地、动态地观察它。如果《敕勒歌》的作者只是干巴巴地写,东边有天,西边有草原,草原上有牛羊,画面就静止了,就没有突然发现牛羊的那种惊喜感。作者一定是每天生活在草原上,天天看着日出日落,看着风吹草动。他发现风吹草动之中浮现出牛羊,才是草原最优雅、最慈祥、最美妙的时候。

小朋友们,以后你们无论是游览草原、森林,还是面对江河、大海,都请你们用稍微漫长一点儿的时间去观察,也许就会有各种各样新的发现。把这些动态图景都记录下来,便是最好的写景作文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