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凶狠残暴的阿育王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和平的皇帝”?

年轻时凶狠残暴的阿育王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和平的皇帝”?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一生的业绩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

公元前273年,其父王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在排除一切反对势力后,阿育王举行了灌顶仪式(印度当时的登基仪式)。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即位后依然不改其凶狠嗜杀的作风。

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事业,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此战中,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痛悔自己统治的凶残,于是停止武力扩张,改变其统治策略。

在其后半生,阿育王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使佛教成为国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其统治时期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

阿育王先后在全国修了8万余座佛舍利塔,多次帮助僧团,布施供养三宝。阿育王又派许多大德高僧,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弘扬佛教,这些传教高僧及大臣东到缅甸,西到埃及、希腊等。

由于阿育王幡然悔悟,在其后半生的统治中十分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并且积极地爱护人民、保护生命、护持佛教,所以他被人称为“和平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