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之学”为何受到刘秀的重视?
“谶纬之学”为何受到刘秀的重视?
“谶纬之学”是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它最早起源于燕齐一带,秦时开始向中州一带传播。“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具体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是对儒家经书的神学化解释。“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将之视为社会兴衰、重大事件即将发生的征兆。“谶纬”常被人作为制造舆论、改朝换代的工具。如《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时,就曾将写有“天下兴,陈胜王”的书帛放入鱼腹中,吴广又于深夜在神祠前点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汉武帝刘秀像“谶纬之学”因为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尤其在东汉时受到光武帝刘秀的异常重视,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秀夺得天下正是得力于“谶纬”。
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王莽当政末期,当时南阳的谶纬之风特别盛行。穰(今河南邓州市)人蔡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刘秀的姐夫邓晨便鼓励刘秀去夺取天下。刘秀在河北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后,随从劝其称帝。刘秀因力量不足而犹豫。他的太学同学、颍川人张华又及时送来了赤伏符,其中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刘秀遂借此宣扬,自己起兵是“答天神,塞群望”的义举,由此在当时众多起义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取了天下。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对谶纬崇信更甚。极力利用谶纬来神化皇权,在用人施政时也都以谶纬“决定嫌疑”,并最终“宣布图谶于天下”,使谶纬成为国宪。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盛行一时。“五经之义,皆以谶决,于是五经为外学,七纬为内学”,人人“崇尚谶纬”,不引谶纬,人不尊经。
“谶纬之学”到魏晋时日渐衰落。后来,历代统治者都因担心谶纬之书蛊惑人心,危害自己的统治而对其严加查禁。
在线读书网www.dutxt.com 2020 © All content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