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星星互相“残杀”吗?

宇宙中的星星互相“残杀”吗?

一般人都知道,宇宙中星体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彼此接近的机会很少。但经过天文学家的观测和研究,发现星球之间也存在彼此吞食、互相残杀的现象。科学家们把这类星球称为宇宙中的“杀星”。

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种互相吞食的现象。主角是两颗恒星,本来是一对双星,都已进入衰亡期,均属白矮星。这两个星球体积很小,可质量要比太阳大得多。经观测发现,这两颗星体靠得很近,彼此围绕着对方旋转运动。其中一颗大的恒星,在不停地吞吃比它小的那一颗。大恒星把小恒星的外层物质剥下来吸到自己身上来,自己变得越来越胖,质量和体积不断增大。而那颗被吞食的恒星,变得越来越小,现在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星核了。

不只是星球之间存在着彼此吞食的现象,星系之间也在互相吞食和残杀。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椭圆星系就是两个漩涡扁平星系互相碰撞、混合、吞食,从而形成的。有人曾经用计算机做过模拟实验:用两组质点代表星系内的恒星,分布在两个平面里,由于引力作用,在一定的规律作用下相向而行,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扁平星系经过混合的确可以发展成一个椭圆星系。

在宇宙中,除椭圆星系和漩涡扁平星系外,还有一种环状星系。天文学家们发现,这类星系从外表来看,恒星分布于环状圈中,有时环中央什么天体也没有,有时有天体,有时环上还有结点。有科学家认为,这种环状星系的形成,就是由两个星系互相碰撞、吞食的结果。环中心的天体和环上结点,就是彼此吞食后留下来的痕迹。

加拿大天文学家科门迪通过观测还发现,某些巨大的椭圆形星系,其亮度分布异常,仿佛中心部位还有一个小核。他认为,这是一个质量较小的椭圆星系被巨椭圆星系吞食的结果。

但由于星系之间、天体之间距离都极为遥远,碰撞和吞食的机会很少。所以,要想证实以上说法是不是成立,还需要一段时间。